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 2025-2027 年)》,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扎实推进 “新双高”建设,系统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8月10日-12日,2025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学术年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负责人、职教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136所高职院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教务处长、专业带头人及有关企业负责人等近400位代表参加会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副理事长、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王振洪应邀交流发言。
开幕式上,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俊威、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叶波分别致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俊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吴英策先后讲话。
在题为《聚力“新双高”、强化“高适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中,王振洪立足教育强国建设战略背景,从“洞察时代变局,锚定双高建设新航向”“把握时代契机,直面双高建设新挑战”“强化适配逻辑,提升双高建设新绩效”三方面系统阐释“新双高”建设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
王振洪指出,新一轮国家“双高计划”是职业教育主动回应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需求的系统性升级,其“新”与“高”既承载着类型教育的本质特征,更折射出产业升级与教育变革的深层逻辑。“新双高”的新,不只是相对第一轮“双高”建设而言的批次、轮次的新,更在于政策导向、产业需求、教育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和迭代更新。“新双高”的高实际上强调的是“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双维导向,突出强化学校服务国家战略、产教融合机制、职业本科层次和数字教育水平的提高提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命题,王振洪提出“四个突破路径”:一是占据“标准定义”制高点,二是延伸“技术共创”价值链,三是重构“立体衔接”新生态,四是塑造“全球参与”办学品牌。这些观点为破解类型教育定位、师资结构优化、评价体系改革等深层次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王振洪介绍,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创新构建了区域产业导向的专产精准匹配体系、岗位需求驱动的人岗动态适应体系、多元实体平台的产科教一体化体系、技术迭代推动的课程适应性改革体系、产教交互能力引领的双师发展体系和基于综合能力生成的学生评价体系,这六大体系实现了从专业设置到人才培养的全链条适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据悉,本次会议聚焦“新双高”建设,通过特邀报告、主旨报告、主题分享、专题报告、交流发言、圆桌论坛和平行论坛等形式,搭建研讨交流平台,为优化实施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