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职新闻

智造学子深入江西景德镇找寻“瓷都长青”的答案

来源:智能制造学院作者:叶家铭时间:2025-08-02浏览:12设置

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青石板路上窑砖斑驳,明清窑作群落的烟囱静静矗立。

近日,智能制造学院薪火义匠·筑梦赣乡“一带一路”阿郎行暑期社会实践队的8名师生,正蹲在徐家窑遗址前,用手机扫描窑砖上的二维码,这是景德镇为每块古窑砖建立的“数字档案”,扫描后即可看到其烧制年代、窑口信息。实践队队长洪恩城感慨:“站在千年窑火淬炼的土地上,我们终于找到了‘瓷都长青’的答案。”

古窑新生:创新燃起新火焰

在中德(景德镇)工业4.0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自动化陶瓷成型设备的精密运转让实践队员们惊叹不已。该基地技术总监朱伟轻点操作屏,机械臂精准抓取泥料,稳稳放入成型设备进行拉胚。“传统工艺需匠人数小时手工塑形,如今智能设备3分钟即可完成全流程。”朱伟介绍道。实践队员郑敏华在观看完设备运作后,不禁感慨:“原来创新不是要丢掉老手艺,而是用新技术让传统更快更好地传承,这大概就是科技创新和传统文化最美的‘化学反应’吧!”



精技传承:匠心铸就瓷魂

“调釉手要稳,笔尖每落一寸,釉料浓度就得跟着调。”明清窑作群非遗工坊的李建华老师手持青花笔,带领实践队员体验釉下彩的绘制过程。“每一笔我都万分小心,可画起来完全不像老师那般流畅自然”实践队员林鹏溢边画边轻声说。“传统釉彩的精髓,就在手工调釉的‘寸劲’里,我14岁进窑厂学徒,十年后才摸透调釉的分寸,年轻人们只有沉下心来,才能学这‘慢功夫’。”听着李老师的话,实践队员们忽然明白,这调釉看似简单,实则每一笔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守心如初:薪火相传不息

在景德镇浮梁县洋湖村的老窑作坊里,76岁的烧窑师傅余会忍向实践队师生讲述了他五十年来坚守制瓷初心的故事。“现在的年轻人总急着求新求快,但制瓷的根在于‘守’,把浮躁揉进泥里,把敬畏留在火边,只有初心稳了,景德镇的窑火才能一直烧下去!”余会忍的话语质朴而深刻。实践队员汪瑶听后,心中泛起了涟漪:“原来初心是技艺的魂,守住了这份纯粹,才能让每一件瓷器都带着温度。”



据悉,此次“一带一路”阿郎行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展,旨在引导学生返回家乡、服务社会、贡献力量。在此实践中,智造学子此行寻得的不仅是答案,更是一份担当。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怀揣着景德镇传承的匠心,投身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为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贡献自己的坚实力量!

 

[关闭页面] [打印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