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振洪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聚焦栏目发表了关于《全力探索职业本科办学新路》的文章,全文如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同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结构的应有之义。作为全省第一批第一所独立升格的职业技术大学,学校将坚定实施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积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教育高层次办学之间同频互促的新局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同频共振的新范式,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金职力量”。
一、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铸魂育人的忠实践行者
高校作为人才、科技、创新的集聚地,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特别是职业技术大学要切实担当起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任。
(一)全面强化学生思政教育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要立足“思政小课堂”主阵地和主渠道,拓展“社会大课堂、大熔炉和大学校”,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关键要素,在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中讲好大思政课,在生动实践中构建大思政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二)全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保障。要坚持以政治标准为首要定位,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工作全链条,着力打造具有大德行、大使命、大视野的新时代“大先生”。要坚持抓好高线与底线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激励广大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将师德管理方式机制化、人文关怀体系化,实现“刚性”约束与“柔性”关怀有机融合,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成效。
(三)全面强化学校内部治理
持续优化完善内部治理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坚守育人本位的机制保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形成协同共进的育人合力。要持续深化二级管理改革,探索多元办学体制,构建起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共享成果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内部治理体系,充分激发职业技术大学现代治理的育人活力。
二、全力探索职业本科办学新路,做深化改革的开拓先行者
职业本科办学是一项探索性事业,存在诸多未知领域,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在创新中敢为人先,在发展中勇攀高峰,创出一条职业本科办学的新路径,真正答好“强国建设、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
(一)谋划职本办学新定位
职业本科是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战略性举措,也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要坚守“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这一学校属性,积极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深化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培养厚专业知识、精技术技能、高职业素养、宽发展通道,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及职业岗位迁移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人才,满足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发展目标定位上,融入金华、立足浙江、辐射全国,全力推动学校成为区域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地方应用技术创新与推广的“动力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先进职业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主阵地”,以及中国职教理念与方案出海的“先行者”。
(二)打造产教融合新平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明确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翼”,是职业本科办学的路径遵循和突出优势。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新进程中,要把准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脉搏,搭建有效整合产业、科技、教育资源的“新质平台”。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深融”计划,立足“园区”、强化“实体”,探索“大园区统筹、小园区承接、多企业主体、产业链加盟”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模式,着力建设一批实体“产科教一体化”平台,通过共建共管、共育共促、共赢共享,有效提升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探索人才引育新机制
良师方能育良匠。要立足职业本科建设发展需要,深化人才引育机制改革,实施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高技能工匠“双能提质”、高水平团队“跨界增效”、高标准评价“改革赋能”四大人才引育工程。通过内培外引、畅通渠道、互聘互融、双师深造等方式,分层分类规划教师发展,组建跨越产教和校企的异质性混编产科教一体化师资团队,在承担高质量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攻关产业前沿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打造一批能说、会做、善创新的高素养“工匠之师”。
三、主动融合产业前沿培育人才,做服务发展的坚定力行者
作为职业本科学校,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改革在服务区域发展中的驱动作用,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内生动能、拓展服务空间,提升职业教育在支撑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强大服务力、引领力和贡献度。
(一)构建服务型专业体系
专业迭代升级是畅通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是持续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关键路径。要主动融入区域新经济发展进程,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积极打造专业群高峰和专业办学特色。在稳步发展职业本科专业的进程中,着重对接全省“415X”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金华市“2+4+X”重点产业整合优化专业群架构,优先布局智能制造、航空工程、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新兴领域,重点打造一批新技术全面融入的新质专业,实现专业服务产业的功能深化与拓展,为产业能级提升提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
(二)探索县域化合作办学
下沉县域办学是实现校地优质要素有序流动、增强区域教育发展、提升县域人才供给的有效路径。要真正做到既符合新质生产力对优质要素资源的集成融合需要,也满足县域产业链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在立足“主校区+N个分校区”办学的新格局上,要进一步拓宽办学覆盖面,打造以县域校区或县域产业学院为新形态、以中高职一体化为核心的县域产教联合体新样本,携手探索贯通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增强立地式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服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职业技术大学只有站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度,才能使自身角色从“象牙塔”转变为“发动机”。要紧扣金华“小企业、大集群”的产业特点,服务区域企业技术研发、改造、革新与升级,有效整合政校企多方优势资源,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企业转化对接,破解企业一线的技术应用难题,提升创新服务发展能力。要坚持探索和强化职业教育的先导性功能,加强终身教育保障,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同时,要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为区域发展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打造创新服务的职教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