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版栏目  学校要闻

【金职这十年】科研立项与平台建设篇:筑强平台,勇攀高峰
来源:科技处 作者:王桂锋 时间:2022-10-19 浏览:710

编者按:10年,120个月,3653个日夜,光影作表盘,奋斗为指针,流动的光阴便有了恒定的刻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奋进在大有可为的职教新航道上,亲身经历了金职从国家示范迈向“双高”A档的跨越发展。10年物换星移,我们只争朝夕,书写了无愧的金职答卷,打造了深刻的金职范式。即日起,本站推出“金职这十年”特别报道,让我们一起回顾往昔千重锦,更期明朝百尺竿!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面向科技前沿,践行“科技兴国、人才强国”国家战略,立足区域特色产业,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通过筑强科研平台,攻关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精准解决企业创新发展难题,打造科研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促进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这十年,坚持统筹集聚优势资源科研平台体系已然形成。学校通过“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合力打造多元化科研服务平台100多个,其中浙江省社科研究基地1个(全省高院唯一)、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全省高院唯一)、浙江省工程实验室1个、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与企业共建省级企业研究院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5个、金华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4个、金华市社科智库7个、金华市社科研究中心5个、校级各类科研平台45个。基本形成以省级重点实验室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为龙头,院士专家工作站、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社科智库等为支撑,校级研究所、科研实验室、专业性公司为基础的集科学研究、协同创新、社会服务等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科研平台体系。

                   

  

科研平台体系

                         

 

平台揭牌仪式

                         

我们这十年,坚持攻关核心技术,高层次项目节节攀升。学校积极服务“国之重器”“颗粒归仓”等国家战略,聚焦“智能农机收获装备”“工程机械用大功率柱塞泵”“小微液压元件”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其中省级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基金5项),企业委托课题近60项,技术服务到款超千万,取得了“同轴差速脱粒技术”“圆锥形风机清选技术”“螺旋板齿复脱技术”等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原创关键技术,授权发明专利46项,参与国家标准制订6项,行业标准1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全国联合收割机领域专著2部。

                

农机团队攻关取得的原创性技术

                     

液压科研团队面向“我国高端装备配套元件自主可控的安全保障需求”,在海外引进液压资深专家的带领下,瞄准重型装备用的大功率柱塞泵和高端装备用的小微型液压元件,潜心攻关,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核心技术,获得专利授权5项。与国内液压龙头企业共同研发的大功率柱塞泵整机和零部件已逐步实施批量生产;小微型液压元件及电液动力单元已经按照某装备的工况要求进行了六万次动作试验,并入选了国家相关计划。                           

  

液压团队研发的“进口替代”产品

               

学校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相关领域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承担教育部、省教育厅委托研究任务40余项;在《教育研究》《人民日报》等高层次刊物发表文章400多篇,2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中心成员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30多项;中心还戮力应用对策研究,相关政策建议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40余次。2015年中心成为浙江省唯一依托高职院校的“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710月获评“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中心获得的荣誉及部分成果

          

十年来,学校强化顶层设计与机制创新,激发科研活力,教师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科研实力稳步提升。立项纵向课题200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8项(立项数全国高职院校第2位),省部级项目450余项(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1位),厅局级1100余项,纵向科研到校经费约5400万元,获得授权专利2069件,软件著作权364件。

            

    

近十年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数及纵向科研经费

               

我们这十年,坚持精准对接企业创新需求,技术服务赢得社会赞誉。学校用好政府“揭榜挂帅”科研赛马机制、“创新券”等政策,通过组建攻关团队,帮助中小微企业开发智能化生产装备;积极参与金华市“数字化车间示范”建设,推动工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与成本,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超20亿元,有力促进了金华市传统产业的迭代升级。十年来学校为3000余家金华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纾难解困,承担各类横向课题超万项,横向科研到款近3亿元,兑换创新券超千万元,产生经济效益近36亿元,转化转让专利164件,技术交易到款8320.34万元。

                        

“机器换人”团队为企业研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

            

学校积极响应“百博入企”“科技特派员”等国家科技助力社会发展的号召,鼓励科研人才走进基层一线开展嵌入式服务。学校先后派出30余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助农,8人荣获省业绩突出科技特派员表彰,2人获得由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62名博士教授入选“百博入企”,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我们这十年,坚持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学校坚持“三对接、三转化”的应用技术创新服务路径,搭建多元化载体与途径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应。农机团队打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为浙江四方集团等企业开发“4LSZ-1.8型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等20余款产品,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累计超10亿元,团队因此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二等奖。以张根芳教授为引领的淡水珍珠养殖团队,针对我国淡水珍珠养殖“大而不强”的困境,“十年磨一剑”,首创了一颗珍珠多种颜色的培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了国内首家“国家级三角帆蚌良种场”,年繁育良种稚蚌1500万只,苗种推广到湖南、江西、湖北等7省近2.2万亩,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应。

                       

已实现量产的联合收割机及收获机

                       

张根芳团队获得的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为指引,抓住金华市“高水平建设内陆开发枢纽中心城市”的发展格局与机遇,紧紧围绕学校“双高”建设、职教本科申办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发挥科研促进学校内涵提升的重要作用,做强平台,抓大项目,提升学校科研核心竞争力。